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铜川旱塬养水产 “80后”憋着劲把事干成了

2023-09-26 19:07  三秦都市报—秦闻

“谁说铜川做不成水产养殖,我心里憋着劲,非要做好了让他们看看。”说这话的是一名“80后”,名叫卢启超。9月25日 ,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琳乔生态园,看到了卢启超目前做出来的“成绩”——试养阶段,养殖匙吻鲟、杂交鲟、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锦鲤、红草鲫等各类鱼种15万尾;青虾、小龙虾、中华绒毛蟹、台湾泥鳅、甲鱼、田螺苗种50多万只。预计年生产各类水产品40多吨,产值80多万元。

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塬,水资源匮乏阻碍着铜川水产养殖业发展。没想到印台的旱塬上还能发展水产?不少人得知消息后找到卢启超取经。他告诉记者,通过利用枣园水库湿地资源开展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又可以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

工作人员展示养殖成果

目前,基地规划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区”“水库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区”“稻蟹综合种养区”“藕虾综合种养区”“休闲垂钓区”等五个科技试验示范区。2021年2月19日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区”“水库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在此基础上,项目建设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投产运营后又提供了一批稳定就业岗位。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和技术优势,卢启超还专门设计建造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排干净明亮的窑洞,既富有当地特色,内部功能也十分齐全,集办公、住宿为一体,为方便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工作做好有力保障。

走进养殖大棚,8个巨大的圆筒引人注目,这些圆筒每个直径10米,每个养殖桶占地78平方米。卢启超介绍,这套工厂化陆基圈养桶养殖设备是铜川首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这项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之一,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和设备,把养殖水体中的有害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快速生长需要,并且实现高密度养殖。”

记者了解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温室大棚建好后,一年可以养殖三季鲈鱼,预计每个桶每年可生产三万斤以上,8个桶共计24万斤,鲈鱼产值可以达到360万元以上。

在水库大坝下,利用3.5亩池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试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种6万只,目前生长情况不错,上市后产量可达到2400斤左右,产值10.8万元左右。

在生产大棚内,还安装使用了智能投料和智能增氧等设施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生产全过程监控,打造成集规模化、标准化于一体的高密度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该技术的应用先后吸引了安康、宝鸡、河南等地的水产同行前来观摩学习。(记者 石喻涵 马昭)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