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惠企服务再升级!高新区发布中小企业“五培工程”暨“十百千万”成长计划

2023-07-26 12:30  高新区管委会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高新区作为中小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沃土,近年来积极出台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精准性,提速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所需的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攀高向新”。

近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中小企业“五培工程”暨“十百千万”成长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安高新区依据于《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精准聚焦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成长偏慢及活力偏弱”等问题瓶颈,研究制定了本计划。旨在纵深推进“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等“五培工程”,梯次建立“新注册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五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培育体系,举全区之力构建“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生态。

总体目标方面,依托于“十百千万”成长计划组织实施,2025年,独角兽梯队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1家、19家;陕西省瞪羚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及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05家、424家及1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五上”企业数量分别认定8000家、7500家及1874家;每年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5000家。

重点任务方面,实施“育小”培育工程。深化落实陕西省“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企业开办全流程“3小时办结”,全面落实“一业一证”“一照多址”“证照联办”等“证照分离”举措,推动新增注册一批成长潜力足、经营前景优的企业类市场主体。

以电子谷、创业咖啡街区为样板载体,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链条。依托于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创建契机,遴选、培育一批苗子型、潜力股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设立1亿元“硬科技企业专项资金”,择优对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据生命周期予以奖励。

实施登高培育工程。高水平建设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提供后备力量。对于入库在培企业,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于经培育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

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引导企业深耕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保护,力争培育3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布局,为瞪羚企业申报认定储备有效资源。对于首次获批认定瞪羚企业的,给予最高15万元一次性奖励。

实施升规培育工程。按照“行业监督、属地管理”原则,年度遴选500家“五上”潜在企业,由各园区发展中心实施“点对点”帮扶;鼓励企业申用“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助企云”服务,依托于“上云用数赋智”有效提升发展质量;开放智慧城市、工程项目等应用场景,定期发放“城市机会清单”,促成政府、企业及高校院所协同配套机制,助推企业迅速提升营业收入、早日实现“升规”目标。对于首次认定为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及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及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实施晋位培育工程。加速推进“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库”建设步伐,分级分类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对于首次纳入培育库的企业,给予最高3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于经培育获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以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聚集发展“风投、创投、产投”行业,切实发挥总规模500亿元“双中心”发展基金群效用,面向于“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开展投资服务;贯标实施《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定期发布《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高质高效建设独角兽企业蓄水池。对于首次认定为独角兽梯队企业资质的,给予最高1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实施上市培育工程。高标准建设“高新区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遴选储备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潜力足的上市储备企业;深化与深交所陕西基地、上交所科创板培育中心(陕西)、新三板西北基地及陕西资本服务中心战略合作,完善拟上市企业推荐、筛选及培育机制。对于成功登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境内证券市场,以及香港联交所、纳斯达克、纽约、新加坡交易所等境外证券市场,分阶段给予最高1200万元奖励。

在保障措施方面,依托于“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平台建设及健全组织形式”等举措,有效激活“创新链”;依托于“壮大支柱产业、提升服务效能”等举措,全面完善“产业链”;依托于“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融资风险”等举措,着力畅通“资金链”;依托于“强化人才招引、实施精准服务”等举措,精准引育“人才链”。

分享: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