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智能时代 帮老人越过数字鸿沟

2021-05-07 18:06  华商报

代表作1:

智能时代帮老人越过数字鸿沟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扫码支付……智能化的时代,许多老年人感慨被“抛弃”。重阳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身边的老人——

扫码乘坐公交车,网上预约挂号,扫码点餐……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你享受到很多便利。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便利很可能变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扫码,甚至不会微信支付,许多老年人感觉自己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重阳节又要到了,让我们关注身边的老人,智能时代,带上爸妈,也呼吁社会给老年人留一个绿色通道。

西安启用社保卡发养老金

87岁老人呼吁留下工资本渠道

“我已经87岁了,我连手机都没有,更别说用什么社保卡了,统统不会。”87岁的刘大爷打来热线发愁地说,西安启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他担心自己连养老金都不会取了。

近日,西安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发布重要通知,从今年10月开始,分批启用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发放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月10日之前,城镇企业退休人员要尽快领取“社保卡”并激活金融功能。

刘大爷说,自己身体不太好,平时出一趟门都很费劲儿,以前养老金打到工资本上,他可以委托其他人帮忙取出来,以后要全部使用社保卡,这样一来,其他人没法帮他取了,而且里面的数字自己也看不到,他觉得很不方便。

“现在什么地方都用卡,可是对老年人来说,习惯了用工资本,又很难学会用社保卡,这些都需要智能手机来操作,我家只有座机,没有手机,我想这不是我一个老年人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为老年人考虑,保留原来的工资本。”刘大爷说。

65岁老人不会手机扫码

骑自行车从西安回鄠邑

65岁的吴先生老家在鄠邑区,平时在西安市带孙子,周末有空就回老家。疫情之后,吴先生觉得,往返一趟西安太难了。

“我一般是在汽车站坐汽车,再倒一趟公交车,就能到孩子家里,可是疫情之后,不管是到汽车站,还是坐公交车,都需要扫码,我的手机是那种老人机,只能打电话,不能扫码,就没法乘车。”吴先生说,后来为了他出行方便,家人给他换了一部智能手机,可自己学了半天,还是不会用,不知道从哪里扫码,也不会开关网络,“有一阵子,我孙子玩我手机,把网络打开了,拿手机玩着玩着,那个月话费交了300多元,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愿意开网络了。”

几次因为不能扫码坐车遭拒,吴先生再也不想去车站了,他决定骑自行车从西安回鄠邑老家,“上周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回来,路上用了三个多小时,骑一骑歇一歇,虽说确实有点累,但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无法扫码被汽车司机拒绝了。

智能时代带上爸妈 逾越数字鸿沟

华商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截至去年年底,陕西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12%;65岁的老年人有458.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48%,陕西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数字化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却也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老年人如何适应,谁来帮助老年人,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解题。

你是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老人吗?你身边有没有因为智能化、数字化倍感痛苦的老年人的故事?欢迎通过华商报热线029-88880000给我们讲一讲。

这个重阳节,让我们关注身边的老人。智能时代,带上爸妈,呼吁社会给老年人留一个绿色通道。

代表作2:

出行难、购物难、办事难 请给老年人过渡期长一点

乘坐公交、地铁要扫码不会弄,超市购物自助收银台不会操作,去银行办理业务不会开通手机银行……这几天,华商报记者和老人一起去体验了数字时代下老人们的艰难生活。老人们说,现在智能手机就是万能钥匙,可他们偏偏不会。

不会扫码,天天带着身份证出门

在西安6路公交车怡园路北口站点,华商报记者遇到了乘车去往省医院的77岁宋大爷,他说自己有一些慢性病,隔段时间就要去省医院看病、取药。

公交车来了,乘客拿着手机扫健康码,宋大爷拿出了身份证,刷了公交卡后,他上车把身份证递给公交车上的安全员,安全员对着车上的摄像头扫了一下,宋大爷顺利上车了。“我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扫码,疫情期间好几次都因此没坐成车。从那之后,我每次都带上身份证出门,因为坐车、坐地铁都要看。特别麻烦,老怕身份证丢了。”

在曲江金地广场公交站,75岁的窦阿姨拿着老年卡上车,窦阿姨说:“一般情况下,拿着老年卡上车司机都会通融。遇到特别严格的时候就上不去了,就等下一辆车碰碰运。”

坐地铁刷老年卡“无效” 老大爷急出一头汗

在地铁二号线体育场站,满头银发的马大爷和老伴儿拿着行李箱进站,老伴儿刷了老年卡后顺利进站了,但马大爷的老年卡刷了几次都显示“卡无效”。马大爷来来回回在几个闸机上刷都不行,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趁其他乘客刷手机进站时紧随其后进来了。“不知道出了啥问题,咱也不懂,也不知道问谁。”马大爷说,自己不会用智能手机,老年卡高峰期不能乘坐地铁,感觉出行挺难的。

在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78岁的赵大爷紧紧跟在女儿身后扫码进出站,买票都是女儿帮她完成的,看着女儿熟练地手机操作,赵大爷有点羡慕,也有点落寞。

“没有智能手机,现在坐地铁都很难。”赵大爷说,自己很久没出门了,跟着闺女到大雁塔转转,“进站扫码、电子支付买票我都不会,要不是跟着孩子,我看我现在都不会坐地铁了。”

超市购物担心人工收银台被取代

在城南一家超市收银处,72岁的李阿姨在自助结账台处慢慢地学着用自助收银机结账。商品扫码扫到一半,李阿姨发现有几个扫重复了,又全部重新扫,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终于成功结账。“以前来超市购物,人工收银台挺多的,现在人工收银台值班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着急买东西得排很长的队。我刚才体验了一下自助收银机,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帮忙真是操作不了。真担心人工收银台如果被自助收银机取代了,老人们可怎么购物啊?”

李阿姨说,除了购物,去银行办事也挺难的。她有次去取钱,工作人员说5000元以下去自动取款机,她想查余额和交易明细,工作人员让她下载App,开通手机银行。她多问了几句工作人员就不耐烦。她那天啥也没办,还生了一肚子气,“感觉挺委屈的,干了一辈子工作无怨无悔的,没想到老了却跟不上时代了。

希望社会留给老年人过渡期长一点

市民王先生今年快60岁了,爱人今年退休了。他帮爱人去银行办理退休工资激活手续,“我用银行智能机办的,还需要工作人员协助,拍照、手机扫码等程序弄完用了十几分钟,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就特别难办。”

王先生说,自己在老人里算比较年轻的,但也颇有感受,“数字化时代来临了,老年人一方面生理上跟不上,眼睛花了,耳朵背了,脑子也转得慢了,跑不过网络了,但老人其实很想融入社会。子女在跟前的,一定要耐心教一教父母。也希望社会上的年轻人,如果遇到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就能帮帮他们。此外,希望社会给老年人的过渡期再长一点,不要凡事一刀切,等一等老人,这个社会才会更文明。”

配稿:

在养老院烫伤烧伤怎么办?想念孩子吃不下睡不着怎么办?

专业养老护理员分分钟安抚好老人

在养老院突然烫伤了怎么办?想念孩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怎么办?别急,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都能妥妥解决。10月16日-18日,陕西省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在18日的颁奖现场,几位优秀护理员现场的规范护理技能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本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分为理论知识竞赛和操作技能竞赛两部分。理论知识竞赛题目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成,参赛选手分析给定的老年人照护案例,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操作技能竞赛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的情境完成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康复护理等4个模块的操作技能项目。

全省各地市历经层层选拔,最终13支参赛队78名选手逐鹿决赛。经过3天激烈比拼切磋,共产生18个个人奖,6个团体奖及3个优秀组织奖。其中,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一等奖获奖者西安市阎良区德瑞养老院胡环环、王卞荣,榆林市榆阳区中心养老院韩琛琛经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将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此外,西安市民政局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榆林市民政局、西咸新区人社民政局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安康市民政局、汉中市民政局、延安市民政局代表队获得三等奖。西安市民政局、咸阳市民政局、汉中市民政局3支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介绍,陕西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是全省养老行业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全省性赛事,为全省养老护理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展示的平台。通过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全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养老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高技能养老护理人才成长,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业人员心声

期盼待遇提升 渴望有职业认同感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敬老院院长李媛告诉华商报记者,目前养老护理员的年龄偏大,主要以40岁以上农村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她们很辛苦,但薪资不高,待遇根据个人能力,每个月工资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

“随着人口红利不断减弱,劳动力减少,养老护理员紧缺,社会对职业的不理解如果仍不改变,薪资待遇没有改善,未来的老人由谁照顾真的无法想象。”李媛说到。

西安市阎良区德瑞养老院院长王瑞说,养老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社会认同感,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因此从业者有心理负担,加之薪酬不高,所以年轻人基本不会考虑从事该行业。“养老护理员渴望被尊重、被重视,希望有一天这个职业能和医护一样被认可。”

行业发展前景

我省将建立完善养老护理薪酬待遇激励机制

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认为,培养职业素养高、服务技能精、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省已有15115个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

陕西出台了《关于促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依托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院校设立省级22个培训基地,每年免费培训1000名养老护理员;每年开展1期养老院院长培训;同时要求各地市选择1-2家优质培训机构,每个市设立1个市级养老护理实训实习点,每年对辖区内的护理员轮训一次。省民政厅已累计培训8000名养老护理员,全省约累计培训3万余名养老护理员,从业人员相对稳定、结构趋于合理。

截至目前,我省有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5115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64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40个、民办养老机构339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96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312个,覆盖78.2%的行政村。

全省2022年底前培养5万余名养老护理员

郭惠敏表示,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作,百姓的暖心工程。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法规体系,推动省人大出台《陕西省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实施养老服务人才提升行动和“1+X”证书试点与推广。继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为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确保到2022年底前全省培养培训300名养老院院长、5万余名养老护理员。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并开发一批基层为老服务岗位,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

代表作3:

重阳节 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开课啦

■70岁老人坐近两小时公交车参与活动

■84岁老人亲手写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

华商报联合西安老年大学、莲湖区北院门街办二府街社区举办线下培训课,邀请西安老年大学的专家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给老人们过一个特别的重阳节。

10月25日,30多位老人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智能手机操作方法,西安老年大学苗彩群老师的讲课深入浅出,老人们很快学会了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和微信的使用。

老人们纷纷表示,感谢华商报、西安老年大学以及北院门街办二府街社区对老人的爱心,这个重阳节过得很有意义,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继续办下去。

看了报纸智能手机操作一目了然

“看了今天的报纸,就像得到了一份智能手机说明书。”家住城南的宋大爷今年79岁了,他一大早联系华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前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愿意打扰忙于工作的孩子们,今天看了报纸,可以对照报纸慢慢操作,很快就学会了,还不怕忘,忘了可以再看,华商报真是为老人们着想啊。”宋大爷激动地说,他要把这份报纸珍藏起来。

今年重阳节,华商报“智能时代带上爸妈”系列报道接到了数百名老人反映,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出行难、就医难、办事难,老人们呼吁,希望能学会操作智能手机,不被时代淘汰,也呼唤社会能给老人留一个绿色通道。

连日来,华商报记者多方联系、收集写给老人的智能手机说明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西安老年大学开设的智能手机应用专业,学校老师拿出了他们给学员上课时的课件;高新区白金拾光老年大学的老师也送来了他们制作的精美PPT;陕西姑娘小李发来了自己给刚学智能手机的妈妈制作的使用说明……每一份课件背后,都是对老人满满的关爱。

华商报根据这些课件,制作了“图示版智能手机使用教程”,希望老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在看了这份使用教程的基础上,能学会使用电子产品,以后也能轻松使用智能手机,出门、办事都能自己轻松解决。

线下活动受欢迎

老人们热情高涨

10月25日,恰逢重阳节,华商报联合西安老年大学举办的线下培训课,在莲湖区北院门街办二府街社区居家养老示范服务站拉开了帷幕。

上午9时30分,有老人陆续抵达了现场,家住二府街社区友谊楼的党大爷说,自己今年83岁了,有一个智能手机,打电话、发微信这些基本的功能稍微会一点,再难一些的就不会了,“接到社区领导通知有智能手机培训的活动,我很高兴来参加,今天想听专业的老师讲一讲,把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也请教一下老师,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我们老年人都很欢迎。”

69岁的李阿姨也居住在二府街社区,她说自己有个智能手机,也用了好几年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开关网络,也分不清什么是无线网、什么是4G,没有专门学过手机使用,这次来,争取把这些都学会。

到上午10时培训正式开始的时候,二府街社区居家养老示范服务站已经陆陆续续来了30多位老人,大家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老师耐心讲解

老人求知若渴

“叔叔阿姨们,你们认识手机上这些图标吗?请跟着我,把手放到屏幕上,点、划、长按、拖动……”上午10时,培训活动正式开始,西安老年大学高级讲师苗彩群拿着手机,老人们也都把自己的智能手机拿出来,苗老师对着手机,手把手教老人如何开机、如何锁定屏幕以及操作手机的几个基本手势。

随后,苗老师重点给老人们讲解了手机微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用微信发语音,如何发图片,在现场,苗老师还用微信建了一个群,在群里给老人们发送了微信使用的课件,以及一些幽默风趣的图片。在苗老师专业、耐心的讲解下,在场的老人迅速就学会了微信的操作。

苗老师提醒老人:“老人们的特点是学得快,也忘得快,所以就要多操作,学会复习,就很快能掌握了。”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现场的老人学得非常认真,有些老人还拿出了本子,认真做笔记,求知若渴的态度让人感动。

有老人坐两小时公交车到现场参与活动

70岁的杨佩丽是专程从青龙寺赶到活动现场的,她说自己看了报纸,知道有这么个活动,一大早出发,坐了近2小时的公交车来参加活动,希望学一学怎么使用智能手机。

“这个手机是今年7月底我孙子用他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的,我一直不太会用,看到报纸上说,今天给老人培训智能手机,我就赶来了。”杨阿姨说,她想学一学怎么使用微信,就可以和孙子聊聊天,给正上学的孙女用微信转点钱。

80岁的张阿姨就住在北大街附近,她也是看到报纸到现场来参加活动的,她觉得,办这样一场活动太不容易了,让老年人心里觉得很温暖,觉得他们还没有被这个社会遗忘,“通过一节课,我们肯定没法完全学会手机操作,但我们多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渠道,这个是更有意义的。”

84岁退休老人写“感谢信”

在25日的活动现场,满头银发的梁国栋老人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写的一封感谢信,交到了华商报记者手中,信上写着:“华商报送了一份重阳节礼物,西安老年大学苗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帮老年人开启智慧生活,这真是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衷心感谢华商报社,感谢西安老年大学,特别要夸赞苗彩群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导。”

84岁的梁国栋老人还带了一本《长寿妙诀》,送给了细心认真的苗彩群老师。

活动结束老人们赞不绝口

上午11时,为期一小时的培训课结束了,二府街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给参加活动老人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品,祝福老人们节日快乐。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比较多,为了方便老人们活动,特意设了这么一个社区居家养老示范服务站,“也是刚刚装修好,很高兴首次活动就是给老人们服务,让老人在这里开启智能生活,共庆重阳节,特别有意义。”

下课之后,老人们还依依不舍,把苗老师团团围住,询问他们在手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8岁的周大爷说:“这个重阳节学会了发微信,今天回去就能和外地的孙子视频了,我要告诉孙子我也会玩智能手机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办几场,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