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无止境。2月8日,西安高新区在“三个年”动员大会上,正式发布《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
通过推行10条有力措施,聚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四个高新”建设实现更高跨越。具体条文如下:
第一条:企业开办,2小时办好
加强政银合作,实现企业开办和银行开户同步办理,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在2小时以内办好,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取”。在娱乐场所、文体社团、职业中介等10大热门行业领域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推行“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证照联销”等改革举措。
第二条:拿地动工,10日办结
实行工业用地100%“标准地”模式供应,强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提升帮办代办服务,同步办理建设项目基坑部分规划许可及施工许可手续,实现企业拿地到动工10个工作日办结。
第三条:工建审批,再提质效
深入推行分级分类审批,按照项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申报、精准化审批。优化联合竣工验收流程,针对工业厂房、仓库类工程建设项目试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模式。实施水电气暖等市政报装线上集成办理,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25%以上。
第四条:政务服务,极速便利
围绕“智慧办、提速办、集成办、就近办”“四办”目标,实施扩网提速,严格执行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开通业务受理资料邮寄收件服务;再推出50个以上全程网办事项、30个以上高频事项掌上办;再推出30个以上“一证(照)通办”事项;再推出30个以上高频事项下沉至街道和基层服务站办理。
第五条:助企发展,“亲清”服务
完善“亲商助企‘三有一提升’”长效机制,制定《西安高新区“亲商助企”提升年攻坚方案》,深入开展“助企大讲堂”“千人帮千企”等活动。优化“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涉企中介服务资源库,根据企业需求,匹配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建立企业对接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第六条:信用金融,多维发力
深入推进信用贷款支持实体经济,新增“信易贷”“首信贷”授信企业超500家,授信额度超30亿元。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打造“诚信示范街区”,打造“信用+消费”“信用+专精特新”等“信易+”应用场景。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债权类、股权类“白名单”推荐系统。构建政府引导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多层次基金体系,围绕关键领域引入设立不少于5支股权投资基金。
第七条: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坚持招商引资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原则,实施招商承诺兑现“清单化”管理。优化西安高新区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主动甄别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应享尽享。再推出一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进一步拓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围。
第八条:自贸赋能,惠享无忧
用足用活中省市政策措施,发布“自贸十条”。加快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最大程度保障市场主体享受自贸试验区建设红利。升级综保区海关辅助管理系统,优化分类监管、保税维修、出区担保无纸化等办理程序。推进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第九条:科技人才,互乘放大
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实施“市场主体出题、高校院所答题、共享协同创新”的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实施海创高新行动计划,在高新区设立海外人才创业驿站、外籍人才创业驿站。优化嘉会坊生态体系,将嘉会坊打造成全国生态赋能型创新街区示范标杆。构建西安高新区硬科技要素市场。培育技术经理人50人,转化科技成果120项。
第十条:智慧监管,包容审慎
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实施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做到市场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监管白名单”工作制度,对市场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在重点行业建立从业人员个人信用体系,实施失信人员行业禁入等联合惩戒机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