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到着力打造劳务金品牌,从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援助、到强化线上线下招聘,从构建精准化、智慧型城乡就业帮扶服务体系,到全面盘活人才资源,千阳县积极落实“政策包”,打好“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优服务,就业工作呈现总体稳定、质量不断提升的趋势。
稳定和扩大就业,政府要做好“店小二”。千阳县“因人施策”,针对稳定就业人员、季节性务工人员、就业困难重点对象分别建立绿色、黄色、红色台账。对“绿色”人员每半年回访一次,对“黄色”人员每两月推荐岗位信息,对“红色”人员每周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形成了“三色提醒、动态帮扶”的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监测帮扶工作机制,与劳动力“一对一”对接联系,上门入户“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解难题”,全程“私人定制”,量身就业帮扶。
线下+线上招聘会,为群众搭建求职的“连心桥”。2022年春节期间,千阳县先后在安馨家园移民搬迁点、南寨镇文化广场、草碧镇罗家店举办3期“岗位集市”,3000多个就业岗位虚位以待,392名劳动力达成了就业意向。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招,把就业岗位从“千里之外”传递到“近在咫尺”,城乡群众不出村、不见面就可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截至目前已举办“掌上招聘”7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3220个,直播带岗3次,接受在线求职咨询4000余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40人。
有了金刚钻,才好揽瓷器活。2019年起,立足“创业服务、公共实训、电子商务、政务审批、银企服务”五大功能,千阳县建成宝鸡市首家示范化县级创业中心(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各类劳动力和创业者提供“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站式”就业实训和创业服务。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吸纳入孵企业26户,全部孵化成功,直接带动就业320余人,累计提供政务服务8000余人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咨询5620人次,发布招聘信息2万余条,提供职业指导1240余人次。培训和带动全县城乡劳动技能实训2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6310人,认证六大劳务品牌领军人才469人,带动2.5万人在相关行业就业。基地已成为千阳县劳务品牌培育、稳就业、保居民增收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稳定扩大就业,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服务跟到哪里”的思路要求,依托全县“3+X”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千阳县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相结合,不断健全乡村人才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以“海升”模式、“千湖林海”模式、“宝丰”模式、“劳务+”模式四大模式为抓手,加大人才振兴保障力度,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历练,盘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全面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让脱贫人口不返贫不掉队,把就地就近就业和异地劳务输出相结合,是千阳保就业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工业园区吸纳、农业园区带动、特色产业搭载、社区工厂安置、劳务站点输出”组合政策,千阳县依托县域经济发展,促进转移就业,形成了“工业带、农业促、产业助、载体帮、基地输”的稳就业生态。通过环保新材料工业园、海螺水泥等工业企业,让3500余名劳动力转型为产业工人;依托农副产业加工园、海升果业、千湖林海等龙头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带动3300名劳动力在家门口长期或季节就业;通过刺绣传习所、刺绣合作社、刺绣专业村和个体电商等载体,搭载近万名劳动力就业;累计认定社区工厂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2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8人;认定就业帮扶基地19个,吸纳农村劳动力48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4人。全县人社、乡村振兴、产业光伏、林业部门护林员等共设置农村公益岗位1458个,其中脱贫和监测人口占有岗位1329个,脱贫和监测人口共计安置上岗1032人;在上海、银川等地设立4个劳务服务站,培育县内人力资源公司15个,有组织地输出2.5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打造高质量劳务品牌,已经成为千阳县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立足本县主导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千阳县全力培育“千阳保姆”“千阳绣娘”“千阳苹果师傅”“千阳技工”“千阳奶山羊专家”和“千阳蜂农”六大高质量劳务品牌。一级“千阳苹果师傅”赵可行,号称“赵一刀”,拉起了80多人的专业嫁接队,专门承接规模化果园嫁接,业务不但遍布千阳全县,就连咸阳、宁夏彭阳等果业大市,也专程邀请这支嫁接队嫁接果树,而且“工价上浮、包吃包住、路费全报”,日工资不少于300元。南寨镇小寨村脱贫妇女刘秀云通过技能培训,取得家政服务员技能等级证书,成长为“金牌千阳保姆”,202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如今被县内家政公司聘用为实训指导教师和派单员,月收入3500元。劳务品牌的成功培育,促进了劳动力稳定就业,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