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来听听“新农人”的“种粮经”

2022-03-04 18:05  西安日报

3月3日,日照温暖。在临潼区油槐街道的汪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正为麦田“问诊把脉”。

“亚亚,你都是全国种粮先进了,还听课?”南杨村村民付水利正听着技术员讲解促弱转壮保夏粮小麦丰收的技术要领,看见朱亚亚也静静地站在旁边认真聆听,便打趣地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粮食连年丰收,可不敢高枕无忧。”朱亚亚笑着说:“今年春耕备耕,咱农民也要向科技要产量。”

今年42岁的朱亚亚是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村民,也是西安市临潼区汪洋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我眼里,耕地最金贵,这一片片的小麦就是我的孩子。”2013年,朱亚亚看到周边村子的青年劳动力基本上都进城打工,被农民称为“命根子”的责任田出现粗种、荒种现象。她就同做生意的丈夫商议,把别人不上心种、不打算种的土地流转过来,购置农业机械,走规模化路子,减少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有村民质疑:“把‘烂地’翻出来再种,能有啥收成?地里还能挣钱?”这其中,也包括了村民付水利。

对国家农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后,朱亚亚坚定了从事粮食生产的信心。2015年,朱亚亚和丈夫一起开始大规模种地。2016年,朱亚亚成立了西安市临潼区汪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和托管土地。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托管业务的发展,如何提高种粮效益成为朱亚亚一直思考的问题。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朱亚亚跟土地较起了真。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喷药、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这些农业新技术、新应用,朱亚亚信手拈来。

同时,朱亚亚与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在南杨村开展临潼区小麦、玉米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累计承担省、市、县粮食作物试验示范项目近20个。

朱亚亚用种粮挣来的钱,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先后购置了拖拉机、小麦宽幅播种机、玉米播种机、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各式农机,从播种到收获、运输,全都实现了机械化。

看到朱亚亚种的玉米和小麦,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付水利发现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倒成了“门外汉”,他说:“年轻人种地凭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支撑,就是靠谱。”

“只要方法对,地里也能淘金。”付水利将自己十几亩耕地托管给了朱亚亚的合作社,自己也去合作社上班,有了额外的收入。

“合作社设备多、效率高,不仅降低了成本,亩产还能高出不少。”付水利说:“小麦现在亩产高出100多公斤,玉米能高出150多公斤,现在每亩地一年两茬赚一茬(即一年两季,一季的庄稼就是纯收入)。”

立春已过,雨水也至。踏着春天的脚步,“捂”了一冬的麦苗逐渐苏醒,正是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第一仗”。

“你看这小麦西农511长势不错!今年管理好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朱亚亚弯下腰,拔下一棵麦苗,放在手里轻触一番,露出满意的笑容。“2021年,合作社11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较周边农户每亩增产100多公斤。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西农511经市专家组验收,亩产达到了603公斤。”

目前,朱亚亚的合作社托管土地2000多亩,服务周边近500余户,良种覆盖率、关键实用技术推广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全部达100%,2021年合作社纯收入突破了20万元。

2021年12月,朱亚亚也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从一名农民成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种田能手”,从“新农人”变成“带头人”。越来越多的农户也跟着朱亚亚一起,尝到了靠科技种地带来的甜头。(记者 骆妍)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