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重磅 | “长安画派”最佳阵容(一)

2021-05-30 16:05  群众新闻

长安画派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在长安画派创立6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长安画派”最佳阵容,请大家欣赏、品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61年11月3日,《陕西日报》首次报道了陕西6位画家习作展进京展出引发美术界关注并广受好评的情况。正是基于高度的文化自信,陕西的美术创作才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展现出独具时代精神和地域风貌的艺术新风,从而被学界认可,长安画派随之诞生。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的名字,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他们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必将伟大复兴这一坚定信念的完美诠释。

60载岁月荏苒,长安画派始终保持沉潜的心态和冷静思索的态度。

60载砥砺奋进,长安画派持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从高原向高峰推进。

60载初心永葆,当代陕西中国画坛群星灿烂、硕果累累、生机勃勃。

在长安画派创立6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梳理长安画派文脉,臻选长安画派的经典作品和代表、传承人物,向读者展示长安画派的最佳阵容。这个阵容代表着长安画派的后生力量、代表着长安画派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后长安画派的一个最佳组合。而其每一位的艺术创作都各有千秋、独领风骚,彰显着陕西中国画坛不断探索、不断革新的笔墨精神。

这个红色的5月,让我们一起品鉴、欣赏长安画派最佳阵容。

赵望云

1906年生于河北束鹿(今河北辛集),又名新国,现代画家,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为长安画派的开创画家之一。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赵望云作为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的绘画理念深深地影响着西部美术的发展。其作品画风质朴、浑厚,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留有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赵望云的一生,开拓出具有大西北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的绘画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确立了西部美学的基本框架和审美意趣,以他和石鲁为核心,影响和推动了西部美术的快速发展。

石鲁

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当代中国画家。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石鲁在艺术创作上的不懈追求,大胆实践,是陕西美术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画坛一次质的飞跃。石鲁及其创建的“长安画派”,以其时代的风采,现代的审美趣味,揭开了中国近现代画史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何海霞

“长安画派”主将,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1935年入“大风堂”成为张大千得意门生。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长于山水,功底扎实,技法全面,举凡界画、青绿、水墨、没骨皆能。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出版《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何海霞的山水画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华滋,蔚为大观。

方济众

1946年师从赵望云,后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宣传工作。1978年后任陕西美协副主席、省国画院院长。擅长山水、花鸟,作品取材于西北农村、牧区风光,注重自然性灵,水墨小品浑厚清新,将现实生活导入田园诗情化的艺术感受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田园风光模式。方济众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以及他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优秀的陕西画坛的画家群体,不仅影响着当代长安画坛的艺术发展,而且会薪火相传,他用质朴清新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田园诗般的多彩世界,他的作品成为国宝。著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张仃为其遗作题词:“济众先生,山高水长。”

康师尧

笔名康巽,河南省博爱县人,久居陕西省西安市,擅长中国画,40年代毕业于武昌艺专。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主任,与石鲁、赵望云等共研画艺,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为“长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画作以清新典雅为主调,兼工带写,自具风貌,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其作品立意新奇,用笔凝重爽利,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僻涩中具清新隽逸,手法丰富,题材广泛,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从康师尧的作品之中,我们会觉察到这样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画家,觉察到他那仗义执言的独行风格和俗中求清雅、平中求艰深、浅中求宏远、工中求变化的探索。

李梓盛

陕西延长人。号愚翁,堂名求索居。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5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主席。早期从事木刻,后期擅山水画。与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创建“长安画派”。早期木刻有《两头空》、《大战与武营》等。后期作品有山水画《江清山秀》和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漓江风光》、《漓江小景》等。

刘文西

(1933年-2019年),出生于浙江省水竹村。“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黄土地的风情,是他的血脉;革命老区的风骨,是他的情怀。他曾90多次去陕北,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的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创立了“黄土画派”。陕北、太行、神木、横山、定边、安塞、佳县等地的农村和矿山都有着他的身影,所到之处皆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那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背后,隐藏着的是他对这片黄土地的一腔深情。而他的青春与豪情,激扬的才华与不朽的佳作,也将永远与陕北——这块令他魂牵梦索的土地,血脉相连。

崔振宽

1935年生于陕西西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1994年,作品《阳关暮熏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97年,作品《秋原》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2007年获“吴作人造型艺术奖”提名奖。

笔墨动关陕,气概惊河朔。他沿着“长安画派”先贤的足迹,以辛勤的耕耘印证着地域风格在开拓当代绘画精神中的审美价值,并以此着力于自身绘画风貌的形成和当代性笔墨的打造。对西北大地的依恋,既是他内在气质在审美上的选择,也是他实现自我笔墨表达的途径。西北高原的苍凉、宏阔、雄厚、质朴诱发了他心底的创作激情,他不仅从古人从没有表现过的莽原荒野中发现了浑茫沉厚的气象,在淳朴的农庄、土窑前看见了枝连柯交的凝重点线,而且更多地感受到了隐在西北生发不尽的笔墨形式和诱发创作热情的浓郁气息。

王子武

1936年生于陕西长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任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擅人物、花鸟、山水、书法。主要作品有《平型关大捷》《白石山翁》等。

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用来形容他的画真正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创作的历史人物弱化了写实性的塑造,强化了写意性的表现,艺术语言已臻纯化之境,正如他那有些歪斜的、瘦削的、写得很慢的行书。他以节奏连绵不断、行笔些许枯涩的线描营造了自己的绘画语境,深化人物质感和内心世界。他的画充斥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与纯洁坚守。他对传统艺术的感情仿似农民对土地、对羊群、对牧草的一般,正是这份自然,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抱一为天下式”了。他用自己简单纯粹的艺术理念,朴实细腻的笔墨风格,诠释着长安画派“一手抓向传统,一手抓向生活”的永恒追求。

张振学

1939年生,陕西城固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1984年,作品《生生不息》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99年,作品《依山傍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1997年,作品《凝固的海》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

他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画家,一个有激情、诗情的画家,这便源于他对自然对物象的依恋和情感投射。挂满冷霜的峰峦,夜色苍茫中的山村,大河激浪的音符,群山如海的沉默,山林如歌的碧色都洋溢着一种感动,一种内在的抒发,一种跃动其中的激情。这种激情不是来自妙得技巧的喜悦,亦非源于“深得古意”的欣慰,而是来自他的本性,来自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与感应。观其作品,新颖别致的章法,朴素沉稳的用笔,整体厚实的墨色,一派清新自然的现代气象。这份松动、随意、洒脱,正是无数艺术家孜孜以求、一心向往的境界,而张振学通过传统审美意念与现代审美形式的有机结合完成其笔墨悟道的过程,在当代美术界可谓造诣颇高,屈指可数。

李世南

1940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当代大写意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承继梁楷、徐渭、石鲁一脉,丰富发展了泼墨、泼彩大写意人物画。开拓了人物、山水、花卉的打散与融合。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重复自己,不是艺术,那只是一具行将就木的躯壳。几度迁徙的人生经历、不断毁我又不断塑我的艺术品质、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实践,他总是特立独行的走在时代的前沿。将画面构图打散、融合,又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因素相结合,他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打造成了地地道道的“传统零件”,再重组。经他改造,多带着传统韵味、透着时代气息的作品就那样直接打入人的心里。从写实到意象,从意象到表现主义甚至到抽象,李世南在不断地撕毁与重塑中渐入纯化艺术的境界。他用画书写着情绪,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画风随性自然,极尽古意自由之感,具直追元宋诸家之势。

江文湛

1940年生,山东郊城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作品《秋荷》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7年,作品《月色》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

绘画之于他,可谓是一种直觉,一种本能。当他进入绘画状态时,激情全部在直觉所搜捕到优美的线条和生动的墨韵,以及那“象外之形”所唤起的愉悦之中。观他的画作,无一不是线的舞蹈、墨的彩歌、水的韵律交织在一起的交响乐,以新奇的构图模式,演奏着“笔含春雨写山花,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高淼境界。他以恣肆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打破了传统花鸟画固有的程式,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空间、构成等元素融合于传统水墨的点线使转、墨色韵致之间,同时仰仗自己超强的造型能力,成功地完成了刷新视觉形象的突围,攀上了令人望尘莫及的艺术高峰。

王金岭

(1940年—2017年),生于河南新乡。长安画派代表性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陕西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会理事,华联书画院副院长,陕西花鸟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作品《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作品曾参加国际水墨画邀请展、中国当代名家画展等。

心中有画已是不易,笔能畅舒其意更是难得。学然后知不足,故腹有诗书之人常自信于内而谦虚于外。读书常有思虑,故能造境,能脱于俗。学有所养,养其笔墨出其神气,王金岭先生是矣。画界人士称他的画是阳春白雪,学者型画家。他的画风沉雄,笔墨恣肆无羁,能于常见题材中独出心裁,具有强烈的西部风格和东方意味。他是用眼睛盯着美术史的高度,用灵魂在空寂中与前贤对话的具有文人风骨的艺术家。

王有政

1941年生,山西万荣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1979年,作品《悄悄话》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1984年,作品《捏扁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89年,作品《倦旅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随和的性格,谈笑间流露出农民般质朴的笑容,沉稳的言语里充满自信,慈善的目光中透射出睿智。他力求对当代中国乡土人情自然纯真的把握,作品里透出的平淡质朴的气息,既不同于农民画民谣般的质朴,也不同于文人归隐田园诗的淡泊,他流露的是乡土气甚浓的现代情感。艺术源于生活,他用笔墨艺术还原生活的本质。正是这份对永恒的黄土文化精神的执著追求,他的作品令人百看不厌,发人深省,常看常新。几十年以黄土人情为题作画,王有政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乡间小路。在路上,他一如既往地耕耘着,如同他画中的老农般不知倦怠。

徐义生

1943年生,陕西岐山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1997年,作品《扑面山风带夕烟》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博爱从我好,宜春有此家”这句老话形容他最为妥帖。他能诗能画,严谨饱学、性灵情真。在长安画坛他无疑是位风格鲜明,功力深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清新、厚朴、洒脱,大而沉,沉而静,更有画外之趣,使画产生了诗性。诗里有画,画里有诗,图文并茂,清新爽朗,耳目一新。因而他的画初读震撼,再读有味。《霜叶半黄水还温》《今向青山向故乡》《杏花子墨还清明》,打眼一看,这些哪里是画名,分明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仔细去品这些优美的文字,其实已经是一幅幅意境幽深的画了。这就是徐义生诗画合一的境界与魅力。

赵振川

1944年生于西安。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作品《好大雪》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2001年,作品《戈壁春居》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厚重、扎实、大气,坚实的生活根基使他的山水画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学院派”。他的画中仿似可以嗅出民间生活烟火气味,感知世道与人心。这注定了他画作的生命活力,也呈现出独禀的个性气质。作为画家,他已走出了历史与个人的局限,使绘画进入超时空的精神指向,呈现出生命昂扬的一种过程和气象。不论是画陕南还是陕北,他的画里始终蕴含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指向,饱含着充沛的生活气韵和活力,不矫饰,袒露而率直地穿透世态表象,直逼人心。那不仅仅是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那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存在,是超凡脱俗的人间大爱以及对自然与生命本身的敬畏。

郭全忠

1944年生,河南宝丰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原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79年,作品《万语千言》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1999年,作品《选村官》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4年,作品《早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沉住气,扎下根,用非常朴素的情怀去关照普通的生活和普通的老百姓,这就是郭全忠几十年来最大的特点。郭全忠的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坚忍勇敢的气质,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一种乐观幽默的态度。乍看去,他的画并不招人喜欢,但是非常耐看。他充分发挥笔墨的作用,并创造自己的笔墨个性。通过人物形象真实性表现自己情志的真实。成就了其人物画拨乱反正的艺术特性,他在艺术上的成功探索,是在形象与笔墨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突破。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他选择了一条推进人物画演进的康庄大道。

张之光

1944年生,陕西泾阳人。曾任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作品《春雷》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并于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及《百年中国画集》。作品《有鹤来仪》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他是当代画坛的中国画名宿,他的绘画,予人以端严肃庄的审美感受。观其画,如临大渊,如仰高山,雄壮里蕴藏空灵,严整中含着疏淡,具有厚重冲和的儒家气象。其山水之雄浑大气,人物之疏淡雅逸,花鸟之沉酣典丽,各俱其韵。张之光的山水画气势宏大,或群峰簇拥,幽谷渺渺;或大河澹澹,浩野茫茫。其人物小品多描绘布衣轻履、形容萧淡的闲适形象,传达出了中国传统文人清高傲岸,自信悠游的精神气质,其中最具特征的“简”字当中蕴含了画家精深的艺术涵养和醇厚的人文气息。其笔下那种浑然天成,天真烂漫的格调,洒脱气息的作品所迁射出的精神意蕴深深地感染了无数欣赏者。

罗平安

1945年生于西安。师从方济众先生。1985年由陕西国画院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任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9年,作品《浑》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97年,作品《黄土高坡》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

他是当代长安画派中的一员大将,也是一位代表性人物。这个位置是他用相当的艺术功力和强烈的个性面貌赢来的。他—反长安画派传统中以墨为主的技法,落墨极重,落彩极重,形成彩墨并茂的视觉效果。他以短促有力的墨线和紧劲密匝的彩线相渗相接的手法,如织锦瑟般地画出了硬朗、坚实的物象质地,也画出了浓郁热烈的生命活力。曾经以苦涩、荒凉、贫瘠为特点的西北山水意境在他的笔下换成了温醇、绚丽、辉煌的山水华章。厚实的黄土高原及生态环境落入他的视野,便生成了陕西水墨艺术充实、具体的西北风仪。

王西京

1946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作品《远去的足音》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并于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及《百年中国画集》。

长安画派,领军西京,一手抓向传统,一手抓向生活,让历史在现实中闪光,让现实在历史中沉淀。源起京兆,活跃各地,开门办院,广纳贤才,身体力行,壮大队伍。国家有国画,国画家心向国家。他以智性与灵性的劳作创造了美,创立了当代美学与审美的新境界。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在中国画创作尤其是人物画创作领域树立起“中国当代西京样”的典范。他让每幅画成为生活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他是陕西文化的一个品牌,张扬着三秦父老的精神气质和奕奕神采。

陈国勇

(1948年-2020年),重庆丰都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代表作品有《巴山郁秀》《高山流云》《白云追日》等。1997年,作品《巴山郁秀》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

他是目前长安画坛为数不多能超越了地域性限制,对多种资源和养料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貌似传统,骨子里有着很强的创新。其通过对云独具一格的表现,在今日山水画界中形成独特的陈氏符号。尽管这一类作品未必得到同道们的普遍共鸣,陈国勇本人却一直热衷于表述,这就是不同凡响。他的山水画就是在笔墨中,在山石林木中,在雾露浮云中感受魔力,“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光华”。那云,那山,那水墨氤氲,色彩华光,那离奇的笔墨结构,正是吐纳于他那颗自由的心。

石朴

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当代中国画家,擅长山水、书法、太极拳。其山水画,取法宋元明清各代名贤,沿着纯正的“中国画脉”精进修行。著名美术理论家杨仁恺、薛永年、孙克、林木等对其推崇有加,并撰文评述。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曾说:“论各方之修持水平,石朴绝不亚于陈子庄、黄秋园。”邵大箴叹其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

石朴是一位贯通了国学、国画、国术的高人,一个奇人!他的艺术创作的可贵,在于他提倡传统,强调中国画笔墨的写意精神,不是停留在口头和文字,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创造成果。他的画,既来自古人,也来自造化,来自个人的经历、人生体验和全面的修养。在他厚朴、宁静和富有诗情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的真性情,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探索精神。他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究的问题有鲜明的针对性,是对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画界流行的一些贬低和否定中国画传统的风气的有力矫正和批评。他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涌现,逆潮流而屹立于画坛,实在不易。这是中国画界、艺术界和文化界值得骄傲和庆贺的事情,我们为这位大艺术家叫好、点赞!

张立柱

1956年生于陕西武功。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78年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读本科及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后调入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他以浓郁的乡土画味紧扣时代脉搏,和“真”于墨,融“诚”于画,以独特视角展现关中人物风情而被世人关注。他代表了陕西中国人物画的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审美理想,既不粉饰现实,也不丑化现实,通过最为质朴但又迅速变化的农民群体,体悟人生之意义。他笔下的乡土生活经历了从侧重于农村风情的再现性,到侧重于生命抒发的表现性,常常让人觉得混屯、苍莽、重厚,就像郁积满腹的一声呐喊蓬勃而出的爽快和淋漓,形成了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整体结构。他是转型时代乡土文化的缅怀者,更是当代文化语境中乡土文化的守望者。

杨晓阳

生于1958年。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代表作有《愚公家族》《黄河艄公》《波斯迎亲》等。

30年艺术人生路,从西安美院的学生到中国国家画院的院长,他在递进中不断的完美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从写实到写意——在不断地裂变中,他进入了体悟生命的最高境界,成就了大写意的随心所欲。他以浓墨重彩凸显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打出了令人折服的“中国制造”,构建了最具民族精神与民俗风情的中西合壁。他的画作兼具西方艺术凝重的质地和东方艺术飘逸的灵魂,尽显学贯中西的大家素养和高举远慕纵横古今式的审美视界。作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他展现出了领导者的不凡眼光、志向与气概,带领着画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中国美术事业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郭线庐

1958年出生,陕西潼关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2020“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恰如其分的形容了他的人,他的画,以设计的艺术理念为支撑,用传统水墨的形式在宣纸上肆意泼洒自己的内心感悟。画笔所到之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笔墨处浓淡生情,脉络显韵,生机盎然之余又不失恬淡素雅,充满灵动之感。细观其画,或勾勒点染,或狂涂泼洒,不论何种形式,总会让人觉得灵气飘荡,沁人心脾,而隐藏在传统绘画技法下的潇洒自如更犹如诗歌漫唱般美妙。他仅以一管柔毫,在水与墨的世界里自由挥洒,既挥洒着“墨分五彩”的绚丽之美,也挥洒着内心世界的纯净之美,描物象而集众美,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以纯传统水墨的形式,诠释着浓郁的中国艺术精神。

朱尽晖

生于1968年,上海市人。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六个一批人才、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教育部全国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作品连续入选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级展览,《丝路冰川》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被评为“进京作品”,并获陕西美术奖金奖。

求新之念,多元之风,写意之道,为艺术而艺术的高贵与纯粹,在他的画中尽显。用当代水墨写意表现丝路精神,交融构成肌理绵延,恢弘抒写冰川坚韧,弘扬积极的中国美术精神,构筑文明互鉴,彰显美术自信。简约的造型语言,多变的笔墨系统,意象的色彩感受,别致的意趣表达,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超以象外。新观念、新思想、新文化,对价值的追溯和对自我思索的珍视,致使他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蕴含丰厚的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了他美术兴国、美术强国的时代担当。画作中呈现的历史记忆、情感维系、文化寄托、艺术媒材,以当下为出发点来传承、建构和发展文艺观,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他用笔墨把握“意”之所在,由心生到形而上,在实践中激发原初创造力,在创新中提升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价值使命。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